醫療科技|科大成功研發全球最小手術機械人 可擴大支氣管及輸卵管等器官應用範圍

社會

撰文: 陳展棋

發布時間: 2025/01/20 18:33

最後更新: 2025/01/21 09:22

分享:

分享:

科大成功研發全球最小手術機械人,可擴大支氣管及輸卵管等器官應用範圍。

科大成功研發全球最小手術機械人,可擴大支氣管及輸卵管等器官應用範圍。

科大工學院成功研發出一款全球最小的多功能手術機械人,體積較現有同類型機械人小60%,集拍攝及精準導航能力,可協助醫療人員在人體內取樣、傳送藥物及進行激光熱療手術,其障礙物檢測距離表現更有十倍提升,有助將微創手術應用於人體內支氣管末端、輸卵管等微小腔道分支,擴大其應用範圍。

這款微型醫療手術機械人的直徑僅為0.95毫米,較現有的機械人小60%,突破了現有技術限制的「不可能三角」,使機械人能集三大功能於一身。它具備高清拍攝功能,有助延伸障礙物檢測距離至約9.4毫米,與理論極限相比,這是十倍提升。其移動精確度亦提升至小於30微米,達至更細小、更靈巧,並能大幅擴展其成像區域,超越中心傳像束的固有成像比例約25倍。

新醫療用機械人較目前體積少6成。(香港科技大學提供) 新醫療用機械人較目前體積少6成。(香港科技大學提供)

機械人主要由四部分組成,包括光纖組成的光學拍攝系统、空心骨架、功能化皮膚以及水凝膠等。團隊已將機械人用於肺部支氣管模型及離體豬肺內進行測試,證實機械人能在受限環境中保持優秀的介入導航能力,並拍攝清晰的掃描成像,同時能在困難部位實踐多種治療功能。

微型機械人具有多項優點,能進入狹窄腔道,並有助於病人迅速康復,感染風險亦較低。科大表示,現有的微型機械人已應用在各種疾病的診療中,例如在心臟手術中協助置入冠狀動脈支架,在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手術中進行腹腔鏡切除治療等。

科大博士後研究員、論文的第一作者張鐵山表示,團隊將從機械人的設計與控制入手,下一階段的研究重點是確保它在手術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,期望將來進行臨床試驗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視訊播放器 正在載入。
目前時間 0:00
總共時間 0:00
載入完畢: 0%
串流類型 直播
剩餘時間 0:00
 
1x
    • 章節
    • 關閉描述, 選擇
      Advertisement

      🎓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,入HKET App即睇!

      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      【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】 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      【兒童健康百科】 【職場文化智慧】 【家事百科全書】

      分享: